作者:贺冬梅 张崇玉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磷、钾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氮含量在0.08321g到0.28085g之间,最高为处理7(W3N1P3K2),最低为处理1(W1N1P1K1);玉米苗期植株磷含量在0.00788g到0.02450g之间,最高为处理4(W2N1P2K3),最低为处理2(W1N2P2K2);玉米苗期植株钾含量在0.14749g到0.46537g之间,最高为处理4(W2N1P2K3),最低为处理2(W1N2P2K2);
关键词:水肥耦合;玉米 ;苗期 ;养分
水肥耦合效应(Couple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ty)指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矿物元素与水两个体系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的结果或现象[1]。苗期的玉米植株生长比较弱小,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较少,但养分和水分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十分敏感,养分和水分影响和制约着苗期玉米的生长。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作物对N、P、K的吸收和利用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施肥条件下对作物的生长的发育同样具有影响[2,3]。土壤水分是作物吸收各种矿物营养元素的载体,它的多少决定了土壤中养分的运移速度和转化率;养分是维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只有合理的水肥配合,才能以水促肥,以肥调水,达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研究试验地点位于贵州大学南区教学盆栽场,供试土壤为黄色壤土,有机质含量为
持水量为38.52%。
水、氮、磷、钾耦合试验在贵州大学南区教学盆栽场的防雨棚内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安单136号,
1.2 试验设计
盆栽试验方案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 [5] 正交设计,总处理数为9个(见表1),各处理重复五次。除灌水量和施肥量按照上述处理实施以外,其余管理措施应相对一致,试盆置于防雨棚内。
1.3 测定方法
植株氮磷钾采用硫酸双氧水消煮[6]:
植株氮——凯氏定氮法;植株磷——钒钼黄比色法;植株钾——火焰光度法。
表1 盆栽试验方案
处理号
|
土壤持水量 |
肥料用量(g/pot) |
|||
W |
N |
P |
K |
||
1 |
W1N1P1K1 |
60% |
0.795 |
0.8 |
0.63 |
2 |
W1N2P2K2 |
60% |
1.19 |
1.2 |
0.96 |
3 |
W1N3P3K3 |
60% |
1.59 |
1.6 |
1.26 |
4 |
W2N1P2K3 |
80% |
0.795 |
1.2 |
1.26 |
5 |
W2N2P3K1 |
80% |
1.19 |
1.6 |
0.63 |
6 |
W2N3P1K2 |
80% |
1.59 |
0.8 |
0.96 |
7 |
W3N1P3K2 |
100% |
0.795 |
1.6 |
0.96 |
8 |
W3N2P1K3 |
100% |
1.19 |
0.8 |
1.26 |
9 |
W3N3P2K1 |
100% |
1.59 |
1.2 |
0.63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对玉米苗期植株氮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氮含量最高的为处理7(W3N1P3K2),其最高含量为0.28085g,氮含量最低的为处理1(W1N1P1K1),其最低含量为0.08321g,其中处理7为高水低氮,处理1为低水低氮,这可能是因为在玉米的苗期,植株比较弱小,生长比较缓慢,需求的养分含量较少,氮的浓度高低可能会影响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氮的浓度升高,可能会抑制玉米对氮的吸收,而苗期玉米对水的需求比较敏感,水分是决定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故处理1的植株氮含量最低,而处理7的最高。在水分为60%时,玉米植株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氮含量的变化与施磷量和施钾量呈正的耦合效应;在水分为80%时,玉米植株氮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水条件下,氮与钾的耦合为正的交互效应;在水分为100%时,玉米植株氮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条件下,氮与磷的耦合为正的交互效应。
2.2 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对玉米苗期植株磷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磷含量最高为处理4(W2N1P2K3),其最高含量为0.02450g,最低为处理2(W1N2P2K2),其植株氮最低含量为0.00788g,其中处理4为中水中磷,处理2为低水中磷,这可能同样是因为在苗期,玉米生长对磷的需求较小,很大程度上与土壤中磷的浓度有关,土壤中磷的浓度越高抑制了植株对磷的吸收。其中,在水分为60%时,植株磷含量的平均值为0.00891g,在水分为80%时,植株磷含量的平均值为0.01946g,
在水分为100%时,植株磷含量的平均值为0.02000g,由此可以看出,植株对磷的吸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水分的高低,也就是说,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植株的生长比较旺盛,对磷的需求较高,即在中水和高水情况下,植株磷含量的平均值要高于低水条件下磷含量的平均值,其中中水、高水条件下,植株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低水条件下磷含量平均值的2.18倍和2.24倍。
2.3 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对玉米苗期植株钾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钾含量最高为处理4(W2N1P2K3),其最高含量为0.46537g,最低为处理2(W1N2P2K2),其植株氮最低含量为0.14749g,其中处理4为中水高钾,处理2为低水中钾,这可能是因为钾的水溶性强,钾离子的移动性较强,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钾离子的浓度决定着植株对钾的吸收,而在高水条件下,钾离子的移动性较强,由于是盆栽试验,钾离子很可能会随着土壤水分的流失而淋失。
在中水和高水条件下,玉米苗期植株钾含量的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即可能在中水和高水条件下,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和钾呈现出一种相互竞争的效应。其中,在水分为60%时,植株钾含量的平均值为0.17157g,在水分为80%时,植株钾含量的平均值为0.37149g,在水分为100%时,植株钾含量的平均值为0.38058g,在中水和高水情况下,植株钾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低水条件下钾含量的平均值,其中中水、高水条件下,植株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低水条件下钾含量平均值的2.12倍和2.22倍,这与前面玉米苗期植株磷含量变化趋势非常相近。
表2 不同水肥耦合对玉米苗期植株含量的影响
处理号 |
苗期植株氮含量(g) |
苗期植株磷含量(g) |
苗期植株钾含量(g) |
|
(根+茎+叶)氮含量 |
(根+茎+叶)磷含量 |
(根+茎+叶)钾含量 |
||
1 |
W1N1P1K1 |
0.08321 |
0.00854 |
0.17652 |
2 |
W1N2P2K2 |
0.09395 |
0.00788 |
0.14749 |
3 |
W1N3P3K3 |
0.13904 |
0.01030 |
0.19071 |
4 |
W2N1P2K3 |
0.26369 |
0.02450 |
0.46537 |
5 |
W2N2P3K1 |
0.18499 |
0.01778 |
0.33670 |
6 |
W2N3P1K2 |
0.21516 |
0.01609 |
0.31241 |
7 |
W3N1P3K2 |
0.28085 |
0.02290 |
0.44278 |
8 |
W3N2P1K3 |
0.20431 |
0.01904 |
0.36569 |
9 |
W3N3P2K1 |
0.22259 |
0.01806 |
0.33328 |
参考文献:
[1] 梁运红,依艳丽,尹英敏,许光波,苏艳敏.水肥耦合效应对辣椒产量影响初探[J].土壤通报,2003,34(4):262~266
[2] 王彩绒,田霄鸿,李生秀.沟垄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7(2):208~214
[3] 谷茂.中国半干旱区降水的农业高效利用.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10
[4] 翟丙年,李生秀.冬小麦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J].中国工程科学,2002,4(9):69~73
[5]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