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维礼 苏海燕
【摘要】 目前中职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难以适应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的原则,阐明了中职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存在的问题 原则 培养途径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是教育之本。当前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和提高的突出问题,需高度重视。
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受职教投入相对不足、“重普轻职”传统观念、政策制度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职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相对滞后,问题主要有:
(一)专业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受政府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等的限制,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专业技师引进、培养的数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很多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偏多,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师缺乏,且专业教师多由文化课教师转型而来,业务知识实践能力普遍不强,突显了师资结构的失衡。
(三)师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中职学校大多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和配套制度;平均主义倾向较重,教师奖惩机制缺失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现有教师培养基地软硬件条件相对落后,整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四)职教师资培养与教学实践相脱节。专业教师的培养往往理论性强,真正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偏少,培养与教学实践运用脱节,培训的实际效能不高。
(五)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够强。大多中职专业教师不是由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缺乏职教教育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且长期受普教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较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职教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中职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德育管理难度较大,面对大量的“双差生”,教师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处理厌学、违规违纪等各类事件,职教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较大,统计显示近60%的中职教师存有心理问题。
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
中职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队伍建设中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坚持专业教师引进和培养、开发、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普遍培养和骨干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提高并重的原则。
(四)坚持学历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发挥学校主体地位,创新师资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应针对实际,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等细节,既兼顾队伍整体,又考虑个体发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大胆培养新人,推进“文化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技师化”的培训步伐,使专业课教师与专业技师的培养相结合;
2、选拔技能过硬、成长全面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
3、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4、举行教师技能比赛,为专业教师构建自我展示与互相交流的平台,锻炼专业课教师的业务教学能力;
5、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有计划组织开展常规课、研究课、示范课等达标活动,结合专业设置开发校本教材,以教学科研促教师成长。
(二)注重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师资队伍。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培养职教教师,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也能弥补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中设备、信息、师资等短缺的问题,使专业教师更能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1、学校从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直接或间接指导专业的教学实习生产,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使企业、被调用人员、学校三方满意。
2、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师培训。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内容的专题培训班或讲座,在开发或生产现场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一带一”或“一带二”等形式,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3、重视兼职专业教师引进和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相关管理制度,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可实行定期全脱产教学,轮换转岗,可确保他们集中精力抓好教学,也可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增强技术创新后劲。
(三)规范教师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1、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职教教师进行培训,跨越时空间局限,形成数字教育网络,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2、落实终身学习培训。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应将终身教育思想贯穿于职教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将职教教师的培养过程看成一项长期的生涯活动。
(四)加大培养基地建设,发挥基地独特优势。现有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大多规模小,条件差,对一些新兴专业的师资培养对接速度慢,培养基地整体功能不强。有必要大力建设培养职教教师的专门基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职教师资提出的新挑战。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队伍整体活力。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任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优化教师结构。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真正打破大锅饭,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用较高的待遇留住职教教师优势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6-68.
[2]陈志强 教师专业化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2,(16)
[3]胡惠闽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教师专业发展[J] 上海教育科研,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