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结课案例解析及思考

栏目:教育教学    更新时间:2015-11-21 16:10:12   

 作者: 汤 玮

  :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评析了不同的结课方式对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并对英语课堂结课方式的选择提出了三个原则:针对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机。

关键词: 结课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针对性 选择性 启发性

一、引言   

结课环节是指“课堂结束前的3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结阶段”,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和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本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教学的基础和准备。

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而言,结课环节的意义非同寻常。然而,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却普遍存在重导入、轻结课的现象。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精力去设计课堂的导入,以求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却很少花心思去琢磨如何结课。然而,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结课环节所起的作用与课堂导入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后者作用更甚。因为别具匠心的导入虽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俗话说得好:“编箩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重在点睛。”。“收口”之所以是重点,结课之所以能“点睛”,不仅因为它能让课堂教学再现波澜,为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更因为它能使教学活动达到“课虽尽而趣未完”的效果,使学生对本节课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更对下一节课充满向往和期盼,从而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之路。

二、案例解析

笔者通过课堂观摩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多种结课方式,并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1. 悬念式结课

心理学言,学生在下课前思维最容易涣散。如何在结课环节激发学生思维、抓住学生注意力?巧设悬念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悬念是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悬念和谜团,使学生见了生疑,疑而求解,就能有效防止注意力分散,并诱发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能够自始自终地傲视贯注课堂每一分钟,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

[案例1

笔者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 模块八第一单元Reading部分 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一课时,在结课环节设置以下悬念“拧紧”学生的“发条”,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持续热情,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动机:

T: Does Joe forgive Pip? Does Pip get the girl of his dream? Will Pip ever

find out who gave him the money? Why did the man give Pip money?

S1: As Joe is a very kind man, he will forgive Pip.

S2: I don’ believe Pip will win the love of Estella. Well-educated and rich, what Estella needs is not a vain husband. What she admires is a real gentleman.

S3: In my opinion, Pip’s former rich neighbor gave him the money.

S4: I think Pip’s uncle gave him the money. His uncle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cancer. Since he had no children, he wanted to give Pip all his money before he died.

T: Really? Very interesting opinions. Boys and girls,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about all the answers, you can borrow the novel Great Expectations from the school library. Read it and you will discover the truth.

[评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中的结课方式拨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和文学作品的兴趣,把英语的结课环节变得引人入胜而有实效。

2. 讨论式结课

在下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再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系统、完整的印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使课堂圆满地收尾,而且有利于激发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此方法呈现于结课环节,使得结课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

[案例2

 《牛津高中英语》 模块五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 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 Must We Choose? 是一场电视辩论的文字稿,探讨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某教师在梳理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讨论:

T: Some people say they don’t mind a little bit of pollution, as long as it means people have jobs. Personally, I agree. What do you think?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then present your opinion.

S1: I also agree. If people want a job, they have to get used to more factories being opened and more pollution as a result.

S2: I don’t think it has to be a choice. We should be able to have a clean

environment and lots of jobs at the same time.

S3: I agree with S2. If companies and factories are careful, they can provide job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vest in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s to reduce pollution. Don’t you think that’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

 [评析]案例2中,由于讨论这种形式没有对错之分,因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思辨中得到了提高,对辩论主题的理解也得以加深。课堂讨论这样的自由发言方式能实现学生活泼、互动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在思考辨析中去探求新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习的氛围宽松和谐,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因而学习的兴趣也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

3. 补充式结课

利用下课前的5-10分钟,创造性地补充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广播、影视、录音、录像等课程资源,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结课环节带来生机与活力。

补充式结课能使学生状态兴奋,课堂再掀波澜和高潮。

   [案例3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Reading部分Cultural Differences讲述了几个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习俗差异,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但课文的呈现方式略显单调枯燥,不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笔者从网上下载了Outsourced这部反映文化差异、幽默诙谐又搞笑的英文电影,编辑了约10分钟长的视频,利用下课结束前的时间播给学生观看。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以及笑得前翻后仰的乐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就吸收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知识。

   [评析]录像、电影等课程资源,是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的有机结合。把英文电影作为补充式结课的一种,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认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场景,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和乐趣。通过这种结课方式,教师把学习变成了学生喜爱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和课程的兴趣及热爱。同时电影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跨文化意识和知识的积累。

4. 衔接式结课

在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与本堂课和后续内容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这无疑对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价值的;这样的结课同时也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学生将在深入分析、深入探究、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从知识上和情感上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案例4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的Reading部分 Home Alone讲述了一美国家庭的矛盾。笔者利用课文素材,在课堂结尾提出如下问题:

T: What caused the problem in Daniel’s home?

S!: I believe the parents are to blame. Because they scolded Daniel without understanding what happened.

S2: Neither did they give Daniel a chance to explain.

S3: I think Daniel caused the “fight”. He should have controlled himself instead of getting angry with his parents. Besides, as a teenager, he should learn to defend himself.

T: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Write down your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fter class and offer your solutions.

   [评析]案例3中,教师巧妙利用课文内容,在结课环节启发学生分析这场家庭“战争”的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课后将老师布置的作业转化为内在的写作需求,不仅为课后Part EPart FDiscussion 以及Task部分的Write a Letter of Advice做了良好的铺垫,更使结课环节与后续的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使结课环节成为下一节课的有效伏笔和导入。

教师的有效提问和引导使学生对任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结课环节仍然处于活跃的状态。同时,内化的写作需求也培养了学生课后积极思维的习惯,保持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连贯性。

5. 赏析式结课

赏析式的结课能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持久绽放。

[案例5

在讲英语修辞手法时,笔者节选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来结课:

We observe today not a victory of party but a celebration of freedom, symbolizing an end as well as a beginning, 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change

 1L!b.e?o[1]E1y0   ……

Let us never negotiate out of fear, but let us never fear to negotiate.

i H6Z)k1g


\0中国家庭教育网0iw5Xu }}6k^ycM[1]a[1]xMH{0     He'o­R q­` Q0……中国家庭教育网?8b%KxS{-V,p#n:X

 

$^(z+eBCt ThZ0    .M/IFqP"A­}


c}*X'n)[8G


b1@QM0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1p0Q3@‑Yx_#B+cw0

 

先让学生试读、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很快便找出演讲中大量运用了隐喻、倒装、对比、排比等修辞。再让学生诵读两遍,学生读完后不禁发出了阵阵感叹!是啊,语言的精炼优美、佳句的迭出不穷,不仅使语法讲解变得形象生动,更是掀起了学生内心的波澜,引发了他们对美文的强烈欣赏和赞叹!

[评析]短小精悍的英语美文(如散文、诗歌、演讲等),笔法灵活,情文并茂,欣赏价值极高。其极强的语言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激起学生内心对美的共鸣和渴望,使学生从此愿意亲近课本、亲近英语‑Q‑@7~3|:b a;Qo0

6. 启发式结课

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应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而启发式结课是情感教育一个极好的方式和机会。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对照、反思教材中的名人故事等,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有了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便能在内部驱动力的影响下,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观。英语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和魅力也因此而增强;

[案例6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Amazing people讲述在各行各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探讨他们具备的共同品质。笔者在单元收尾之际,引入19世纪英国女诗人Christiana Georgina Rossetti的短诗I’ll try以升华本单元主题:

I’ll try

The little boy who says "I’ll try"

Will climb to the hill-top.

The little boy who says "I can’t".

Will at the bottom stop.

" I'll try" does great things every day.

"I can't" gets nothing done.

Be sure then that you say "I'll try"

And let "I can't" alone.

先让学生齐读、思考,然后师生一起总结: “With no ambition one will achieve nothing. Only when you dare to think and act can you accomplish your goals ”。这样的结课引发了深思,点燃了梦想;这样的结课出于课本,却高于课本,它升华了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激励了学生要像这些伟人学习,要志存高远、勇闯勇试、努力拼搏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评析]启发式结课不仅能给课堂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更能传达教育要表达的正能量;朗读、解析和总结的过程充满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使学生获得了领悟→同感→共鸣等递进式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三、反思和思考

结课方式因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堂的动态生成而灵活多变。但无论使用何种结课方式,教师都应以增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出发点。

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结课应把握以下三点原则:

1.针对性原则

(1) 针对课型,提高课堂效率

 结课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课型和课堂的动态生成应采用不同的节课方式。

案例5中,教师节选著名演说辞,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法讲解和练习中释放出来,通过赏析具有震撼力的美文,把语法课上得形象化、具体化、艺术化,使学生真正享受学英语的乐趣。

(2)针对学生,扩大参与面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结课环节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案例2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要经济还是要环境”。教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发言,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学过的词组句型自信清晰地表达观点,起示范带头的作用;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能通过聆听、模仿,并在小组其他成员的适度帮助下,较为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分担,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

2. 选择性原则

(1) 选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从多种渠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异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英语短剧、英文诗歌、英语小说、英语幽默笑话、名人故事等,并将它们引入结课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案例3中,教师以观看视频作为结课方式。图片、音频、视频本身就是有效的教学资源,适度使用能使教学锦上添花,使结课变得美妙而生动。

(2) 选择时机,巧妙结课

中学课堂教学时间规定为45分钟,教师应把结课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做到避免太早或太晚。结课往往安排在下课前的35分钟(当然,偶尔根据需要,得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拓展性结课)。教师应在合理安排课堂每个步骤的基础上把握好结课的时机,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结课方式在课的尾声将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3. 启发性原则

(1)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思维定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营造合适的时机和氛围,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使其展开思维空间,扩大思维领域,这也是激活学生学习兴奋点的有效途径。

案例1中,笔者在课堂结尾让学生展开想象,猜测Pip会不会赢得女孩的芳心、谁给了Pip那笔钱等,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想要阅读英文原著以弄清真相的渴望已被点燃。

(2) 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乐于学习

情感教育在结课环节的巧妙融入可以提升课堂的层次,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6中,笔者让学生总结I’ll try这首小诗要表达的主题,引发学生思考“成功人士应具备哪些品质?”,以及“敢于拼搏奋进对成功有何重要意义?”,使得英语学习与情感态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和反思,使其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从而能够满怀热情和兴趣地在英语学习的乐园里畅游。

 

四、结语

一堂课好比一乐曲,结课犹如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尽的余音。好的结课,可以呈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应不断创新和反思结课的方式和艺术,使英语学习有趣、有效且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赵立龙. 教师话语案例分析及改进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6): 22-28.

[3] 李华青. 点化与润泽:高中英语评课的审美实践[J].英语教师,2011,(1): 33-36.

[4] 傅瑞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技能—从一节阅读示范课说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29-33

 

关于我们 - 发表服务 - 支付平台 - 常见问题 - 公司荣誉 - 人员招聘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上班时间:08:30—18:00 值班时间:18:00—23:00
版权所有(c) 2019-20120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