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浅论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栏目:教育教学    更新时间:2015-11-21 16:11:35   

作者: 任 建

[摘 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改本着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宗旨出发,对中小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出台了新的课程计划,新的课程体系中增设了许多课程,这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活化和社会化,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然而综观我们小学的新课程计划和设置表,却会发现很少有学校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的课程计划,许多学校新的课程设置中并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建议我们的小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增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其具体原因阐述如下:

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多。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教育部199913号文件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因此在小学课程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他们中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转化学生在学习、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为。调查显示,许多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部分学校开设了也经常受到排挤,导致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障,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时间,这种不够具体的要求往往得不到真正的重视,最后流于形式而告终。因此,建议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中,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导致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的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致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因而不适应环境,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自我调节,如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造成心理障碍,妨碍小学生健康的发展。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

()厌学逃学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小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还有一些小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课,经常无规律地学习,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发生紊乱,导致大脑疲劳,产生心理问题;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有的学生对学习过分担扰,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因而厌学。

()心理承受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是这一代少年儿童的普遍特征。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另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有相当多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遵守校规校纪,可他们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很差,稍有失败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一些学生在家娇生惯养,父母从小对其百般依顺,他们成为温室的花骨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有些同学不是盲目的自卑就是盲目的骄傲,凡事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又盲目的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处处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

()人际交往障碍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 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形成了小学生较任性、固执、性格孤僻、过分内向、自卑与自负的双重人格,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当今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减少了与同伴的交往,使我们的小学生更易封闭自己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意志力薄弱

目前,许多小学生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乐观精神,稍有失败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产生挫败感。

上述小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应当认识到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进行课堂教学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正如一位心理学专家所说小学生的健心教育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应着重从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角度出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从发展心理入手,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运用心理学理论,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海慧《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析》 科教文汇,2009.2

2、陈爱红《浅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今日科苑 2010.4

关于我们 - 发表服务 - 支付平台 - 常见问题 - 公司荣誉 - 人员招聘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上班时间:08:30—18:00 值班时间:18:00—23:00
版权所有(c) 2019-20120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