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亚晶
摘要:在当今商品经济繁荣、市场竞争激烈时代,装饰语言在高校各类艺术中的存在形式值得我们去探究和传承。面对现当代艺术及艺术设计语言的“全球化”趋势,那么高校各类艺术教育中个性装饰语言的实践性探究显得尤为重要。装饰语言以其多样艺术形式的融入,为艺术及艺术设计专业注入了新的文化意蕴。本文主要通过装饰语言的形式、实验方法及传达方式的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装饰语言; 审美; 形式;实践;创新
在现高等艺术院校中,我们的艺术审美、多样的艺术形式及艺术行为从本质上说都受到当代文化的约束和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各种文化的整合,包括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设计理念和表达形式。那么,本土、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及本土、本民族装饰语言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传承与创新,就成为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装饰语言的形式基础探索
二维平面性与图底并置关系是深入认识语言形式的根本立足点,可以说没有对平面的自觉和图底并置的理解,就难于在装饰语言的传达上实现现代审美下的文化身份与文化立场的意图表达。形式观念带来的审美方式不单是对宏观结构的把握,同时也带来了知觉多向的发现能力。毕加索说过:“艺术不是创造,而是发现。”在不同境遇或不同环境下,形式目光的发现与审视,一方面是内在审美的形式需要,另一方面是外在的审美资源发现。文化资源是一方土地,民族和区域的文化生态。寻根探源的文化态度与形式表现的意图传达,需要立足于形式观念的表现基础之上。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一方面在保障展馆的使用功能,同时在外在形式上,采用了简洁的语言传达方式,另一方面所注入的民族文化元素,如椽头采用东西南北汉字回文,以及借鉴传统卯楔结构,中国红的选择等,所体现的意图形式,传达出明确的文化精神。那么立足形式审美,发现和采用的结构方式,以及文化精神的形式确立,均体现出立足形式基础是的现代审美观念和语言意图。
图底并置所着重于二维平面纵深度的认识,需要平面力学传达关系的理解。在二维平面中,图和底在同一平面的关系,既是力动原理关系,图底平面的力作用视知觉,可以造成平面四边的力学扩张。这种平面纵深向的感知和二维度边框的力学扩张,是平面自觉所必须认识的。装饰语言的平面性,尤其是现当代装饰语言的新探索,不仅仅是新题材内容的表现,它更需要在现代审美的关照下,通过艺术设计形式视知觉的强度,实现明确的语言传达。
二.装饰语言的实验方法探索
现代艺术产生以来,除传统工艺手段的保护欲传承之外,新的手段与方法就是试验方法,只有不断的实验探索,才能通过作品表达新材料本身的质地美感,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与借用,致使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形式不断产生。比如,玻璃艺术、纤维艺术、金属工艺等形式,均源于试验方法而不断产生。在艺术设计中,那些由试验方法而不断产生的艺术形式语言,不断被融入进来,使艺术设计产生多样性多元化的活力。形式观念和抽象审美下的实验方法,使专乎于技的传承方式转变为个性解放和灵魂自由的充分表现,在那些实验中,文化意识与精神自由更自觉地主导着语言意图的传达,实验的探索方式中,形式观念代表着审美的现代性。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抽象意象表现,画面的实验趣味使内在的语言意图更感性地传达出来。艺术总是冲破束缚,否定之否定地向前发展,而实验方法、实验态度和实验精神,更为突出了艺术家语言表现的主观能动潜质。
尽管装饰语言更直近于大众审美和文化环境的创建,但从其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而言,它同样需要不断冲破自身束缚,实现与时俱进的新形态发展。实验方法的诸多手段,技术借用,偶发效果的捕捉,材料运用以及语言传达方式的选择,均决定着其形式、形态的不断繁衍和发展。随着人们居住环境,公共环境的不断改变,对装饰艺术语言的新需要就成为艺术设计形式前推的一方力量,而艺术设计本身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则从更纵深的文化角度,审美立场和前卫思考,推进当代艺术设计的新发展,而这些均需要试验探索的方式实现语言的充分传达。
三.文化语言传达方式探索
文化元素、语言符号的运用,是基于语言传达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传承延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原始的就是现代的”,但是,“民族的并不等于世界的,原始的也非等同于现代的”。文化资源的认识,与文化元素的摘取,符号运用,均需纳入载体、形式结构和现代审美,才能实现其文化意图传达。 如,在招贴设计、包装设计、装饰绘画设计等,均有图文并茂的装饰语言符号的融入,并以多样的形式传达着作者的意图。本人在作品《构成一号》中所采用点、线、面、色彩等排列与组合的语言方式, 着重于平面形式隐含中的神秘感表现。作品内容表达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原生状态,以及那里文化的原始神秘性,均使人产生非常丰富的文化追想,这种总体上的感觉就需要以透叠、分割、重构的构成形式,并采用国画中积水和晕染的手法,制造画面的隐含性和神秘性。形式美感的里面是民族情调的场景,光色和物象细节被掩映在里面,从观赏角度看见,远观近察均合于整体形式,而这个形式的构成,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审美的“大象无形”和“似与不似”的趣味。
《构成一号》的构思与创造过程,经历了反复实验的累加,在层层深入,取舍和强弱对比中,逐渐找到了神秘感和内在精神意蕴的语言。语言方式通过
这个构成形式呈现,确实出乎预先的料想,实验过程带来的感受实际大于作品本身,而语言的传达方式,更是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对现代审美的进步理解。如图所示。
结 语
出于我们对美的共同追求,装饰语言与各门类艺术的紧密相连,成为我们生活中美的 点缀。一切艺术中都点点滴滴有着装饰语言因素。现当代绘画、设计领域更是如此。实际上从人类艺术诞生之日起,装饰语言就如影随形没有离开过我们。正如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说过“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艺术的未来与发展,还要靠我们年轻的一代学子们沿承改革创新。要让那些有装饰意味的语言更好的为艺术和艺术设计领域服务,就要不断的去实践更新。
参考文献:
[1][英国]贡布里希 . 艺术发展史 [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22
[2]王受之 现代艺术史[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4]席凯来 装饰艺术的历史文化性 席凯来 大众文艺 2010年 22期
[5]任玉 解析现代绘画中的装饰语言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