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范文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探析《马桥词典》中的传统文化

栏目:文学艺术    更新时间:2015-11-21 17:09:15   

作者:魏佩音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入手,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一书以真正的马桥土语为背景来展示马桥这个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探究该书所反映的文化思想对于日后的学习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马桥词典》;语言;文化

任何特定的人生,都有特定的语言表现。作为古代文化的缩影,马桥的语言深刻揭露了马桥人的生存形态、历史观念和文化思想。书中每个词条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令人回味无穷。

一、独特的词语阐释

 “马桥弓”是马桥的全称,这里的“弓”指村寨,但包括村寨的土地,显然是传统的一种面积单位,一弓就是方圆一矢之地。可见古人的造词方法,“弓”字表面积是十分形象的,而现在我们用“平方米”表面积,一点也联想不到1平方米到底是多大一块地方。加了“平方”两字,虽增加了几分科学性,但也更具疑惑。比较起来,还是古时的字词更直观。这也反映了现代词语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科学化、多样化。

类似“弓”字和现在用法不太相同的词语在《马桥词典》中还有很多,例如“小哥”,在马桥,“小哥”指姐姐,“小弟”则指妹妹,“小叔”、“小伯”指姑姑,“小舅”指姨妈,这和现在的用法完全不同。女人与“小”字连在一起,女人几乎就是小人,这种规则与孔子“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之类的古训有一定关系。”“女人无名化”这个现象在中国不知持续了几千年,马桥词典中无女人的亲系称谓也体现出女性地位低下,这可谓是封建社会的旧习俗。不仅在中国有,西方国家也普遍存在。如今倡导人人平等,女权主义兴起,女性地位显著提高,女性作的贡献也日益突出,歧视女性的现象已大大减少。小小的一个名字称谓的变化就可反映出一种习俗乃至一种文化的变迁,不得不让人感叹。

在《马桥词典》中,有些词反映了马桥人独特的时间观和历史观,例如,马桥人表示1948年可用“长沙人会战那年”、“张家坊竹子开花那年”等不同说法,每一个词后面都有一个代表性故事,这种表时间的方法和现在“奥运年”、“神七年”有类似之处,也反映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还有些词反映了生存的方式与文化,像马桥人没有同宗、同族、同胞一类说法,他们用“同锅兄弟”表示同胞兄弟,把前妻叫做“前锅婆娘”,把续弦和填房叫做“后锅婆娘”,把女子出嫁叫做“放锅”,把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做“隔锅兄弟”或“借锅兄弟”,从这些可看出一口锅是多么重要,马桥人对锅的重视已远远超过了亲情血缘。把锅看得这么重要,其实也就是把吃饭看得非常重要。马桥人,也许还有千千万万朴实的中国人曾经在那样艰难的生存状态下拥有如此卑微简单的追求,这不得不让人痛心同情。物质追求满足不了,何谈精神追求?在艰苦的日子里,唱歌便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了,而唱情歌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对人性欲望的期盼。这仿佛是一门哲学了,人要先填饱肚子,再去考虑其他的事。这种观念到现在还牢牢存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了。

二、深刻的人文内涵

马桥的人物故事大致可分作三类:一类是政治故事;一类是民间风俗故事;还有一类是即使在乡间世界也找不到正常话语来解释和讲述的,如铁香、万玉、马鸣的故事。书中政治类故事大都很悲壮,地主的儿子盐早可能是马桥最不幸的人,他从不反抗,他认命,平时不说话到最后成了牛哑哑,他习惯了忍,习惯了沉默,习惯了不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对汉奸的理解让人难以接受,“父亲是汉奸,儿子自然也是汉奸”这种观念以及类似盐早这样的悲剧必定在旧中国是屡屡上演的吧!第二类是民间风俗类故事,这类故事充满趣味,例如“三月三”,马桥人要吃黑饭,吃得一张张嘴都是黑呼呼的,还要磨刀,家家户户都霍霍之声惊天动地。还有“放锅”,好好的婚礼上新娘却要被打闹取乐,被人们抓伤,夫家不得有任何意见。如果人们不来厚颜和狂热,反倒成为夫家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会让别人看不起。这种独特的风俗虽让人觉得诧异,却反映了马桥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社会规范。而第三类故事也有意思,万玉、铁香、马鸣等人,他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却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并接受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们很个性。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在那个日子艰难的时代,他们的心灵发生扭曲,只能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性。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文化又制约和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词条进行阐释,《马桥词典》一书深刻揭示了马桥的风土人情,从中折射出马桥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思想,为整部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韩少功.马桥词典(修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周政保.《马桥词典》的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19971):4-13.

[3]常如瑜.《马桥词典》中的生态意识[J].作家作品论,20113):47-53.

[4]何家荣.《马桥词典》的语言文化学视角[J].池州师专学报,20051):56-60.

 

关于我们 - 发表服务 - 支付平台 - 常见问题 - 公司荣誉 - 人员招聘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上班时间:08:30—18:00 值班时间:18:00—23:00
版权所有(c) 2019-20120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我们。